当前位置:首页 > 实时新闻 > 正文

中国历史上为什么没有比肩牛顿、达芬奇、特斯拉、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巨匠呢?

摘要: 中国历史上为什么没有比肩牛顿、达芬奇、特斯拉、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巨匠呢?最佳答案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题主为什么要这么妄自...

中国历史上为什么没有比肩牛顿、达芬奇、特斯拉、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巨匠呢?

最佳答案 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题主为什么要这么妄自菲薄呢?确实在现代教育中,数学、物理方面很多定律、公式都是以外国人命名的,但这并不代表我国历史上科学家少。

我认为中国的历史上的名家巨人不比任何一个国家或者文明起源地少,但大多属于艺术(绘画、书法、音律、舞蹈)和思想(老子、道子等)。以现在的眼光看,在科学领域仿佛牛顿、爱因斯坦代表着物理学,事实上并非如此。

中国历史上的科学家甚至领先于西方同时期数百年。

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发明了相对论,这种具体的说法,事实上,早在两千多年前,道家的思想中就有体现。爱因斯坦就曾说:“坐一烧红的火炉上,一分钟就像一小时;坐一漂亮姑娘身边,一小时就像一分钟。这就是相对论最普通的解释。”

思想家庄子也说过:“泰山为小,秋毫为大;彭祖为夭,殇子为寿。”意思是说,泰山和秋毫相比,当然是庞然大物;但和太阳系相比,形同一粒砂。

东西方两大哲人说出了同样真理,但是庄子早了爱因斯坦2000多年。

达芬奇最著名的传世之作就是《蒙娜丽莎》,但是你敢说敦煌壁画艺术成就比其弱吗?

中国历史上确实没有牛顿,但是祖冲之的圆周率,地动仪、活字印刷每一项拿出来都推动了当时社会的进步。

事实上,中国历史上的科学巨匠有很多。

比如数学方面,刘徽、祖冲之、梅文鼎;农学方面:贾思勰、王祯;医学:华佗、扁鹊、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王清任;地理学:裴秀、郦道元、徐光启;天文学家:张衡;发明家:墨子、蔡伦、诸葛亮、毕升等等。

任何一人都不必同时期的西方人差。

但是有一点必须要承认,我们由于文化制度的原因,更多的是依赖经验,这种经验又没有具体量化到理论,所以在科学强调理论方面,我们是比西方弱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学习物理、数学等学科时很多定律或公式都以外国人命名,尽管很多在我国历史上早已存在,但仅仅是依靠经验传承。

到了近代,由于闭关锁国,加上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的科学一度停滞不前,被西方赶超。但是我们中国人的智慧的种子生生不息,在现代,无论数学、物理等方面我们国家均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也出现了很多名人大家,陈景润、华罗庚、钱学森等等。

确实,很多方面我们现在还不如西方,但我们再全力追赶,中国人正在越来越多的站在世界科学家的舞台。

其他网友观点

中国历史上没有出现比肩牛顿、达芬奇、尼古拉?特斯拉、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巨匠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只有科学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产生科学巨匠。西方文化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爱因斯坦认为:“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的,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而中国历史文化是农耕文明的代表,农耕文明以能耕种的土地为基础,带有封闭性和秩序性的特点,强调人与人的合作以及内部稳定,这种社会形态决定了这种社会的人相对会比较保守,人更多会作为一个整体来提出,而不是个体,这种文化恰恰不具备科学发展的二个基础。

另一方面是科学巨匠的出现,需要一大批的科学人才作为基础。金字塔的塔尖需要一个庞大的塔身作为基础,塔尖的位置越高,塔身就越庞大,像牛顿、达芬奇、特斯拉、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巨匠,就是金字塔的塔尖,而西方的各类大学则培养出了众多科学人才。世界上第一所具用现代意义的大学是于1088年在意大利北部的波伦亚城市诞生的博罗尼亚大学,但丁、彼德拉克、丢勒、伊拉斯谟、哥尔多尼、伽利略、哥白尼等都曾在这里学习或执教;牛津大学有记录的授课历史可大约追溯到1096年,是英语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学,也是世界上现存第二古老的大学,它培养了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天文学家爱德蒙·哈雷、唯美主义艺术家奥斯卡·王尔德等著名人物;剑桥大学,始创于1209年;哈佛大学创办于1636年,西方的许多大学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达芬奇出生于1452年毕业于意大利理工学院,牛顿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爱因斯坦毕业于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尼古拉?特斯拉在1875年于奥地利的格拉茨理工大学学习。而中国的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始建于1895年,要比世界上第一所大学晚了807年,而中国历史上所谓学校,只传授单一的儒学的思想,科举制度也只选拔精通“四书五经”的人才,后来甚至发展到只以“八股文”取士,这些是无法培养出科学人才的。

其他网友观点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理念不同

中国人使用筷子聚餐、讲究群体意识,欧洲人使用刀叉采取分餐制、注重个人意识,中国筷子文化体现了“一器多用”,刀叉反映了“一器一用”思想。

“一器多用”诞生了“中庸之道”,造就了善于“和稀泥”的华夏文明,到汉武帝时期,干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彻底淘汰了《大学》中“格物致知”的思想,抹杀了个人思想意识,怎么可能发展出现代科技文明?

“一器一用”在大航海时代,催生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整个西方陶醉于探穷“格物致知”的思想氛围中,突出个人思想,只要在技术领域大胆创新即可出人头地,名垂青史,充分发挥了“一器一用”的思想,奠定了现代文明的基础,自然能涌现出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一大批科学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