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男宝贝学什么好
8岁儿子沉迷游戏,爸妈一招冲上热搜!网友:用魔法打败魔法,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综合:央广网、央广网湖北频道、央视新闻
11月24日,
“父母让8岁孩子休学一周专打游戏”的视频
登上微博热搜,
引发网友热议。
8岁男孩要求休学去打游戏
父母“将计就计”
近日,湖北武汉
一个8岁半的小男孩
因沉迷游戏
主动要求“休学”打游戏
父母将计就计
制订了严格的打游戏计划:
每天要玩够16个小时
还要对游戏战绩复盘总结
三餐定时吃,过时不候
起初孩子非常兴奋
但三天下来,
小朋友崩溃了四次
视频中,孩子母亲表示
孩子称只想玩游戏,不想学习
所以她便与丈夫决定
利用“捧杀”的方式
先让孩子认为
自己可以凭借玩游戏
成为“人生赢家”
并为其制订严格的“游戏KPI”
同时再邀请高级玩家
对其进行“降维打击”
通过让孩子产生挫败感
达到帮助孩子戒除网瘾的目的
网友:
用魔法打败魔法
这条视频引发网友热议
不少网友点赞家长的做法
“反向式育儿”
小朋友们在成长过程中
总会出现一些“叛逆”的时刻
如今,一些宝爸宝妈采取“反向式育儿”
有网友将其总结为
“走孩子的路,让孩子无路可走”
来达到让孩子“缴械投降”的目的
此前,一位妈妈为了让女儿
改掉平时做事拖拉的习惯
在准备送女儿上学时
故意放慢动作
假装穿脱衣服好几次
把在门口等待的女儿都急哭了
还有一位黑龙江的妈妈
因为在仅有0℃的天气
3岁的女儿执意
穿单薄的公主裙出门
就让女儿亲身体验了一下
并同时跟在她后面询问
“冷不冷”
不少网友看后表示
“让孩子感受一次
会比说教一百次效果还要好”
有时候“反向式育儿”也不错
来源: FM93交通之声
问1
张奶奶,我的孩子要上小班了,和其他的家长交流下来他们的孩子基本都上过早教班,我的孩子没上过,这样会不会跟不上其他的孩子啊?
张医师
很多家长都会这么问我,孩子到底需不需要上早教班,因为家长们将早期教育的希望寄托在社会的亲子班和幼儿园上,往往忽略了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千篇一律的早教课程对其他孩子也许能产生好的效果,但对自己的孩子未必适合。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是以父母为榜样进行模仿和学习的,父母必须提升自己的素质,才能很好地领导孩子。
而这位家长也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去跟其他孩子做比较,每个儿童都会以同样的顺序,由低到高地跨越智力发展的每个阶段。
问2
我的孩子已经3岁了,看到现在很多家长让孩子学这学那,我觉得孩子学得太累,我想让孩子顺其自然,不知这样好不好?
张医师
给予孩子自由,让孩子自由发展,这是目前的一种育儿论点,不知你是不是受这种观点的影响。
我是这样认为的:
孩子的天性是玩,孩子的工作也是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可以获得种种信息和生活经验,也学会了很多的生活技能。
孩子在学龄前主要的学习任务就是在家长有意识的引导下,到大自然中去多看、多听、多见识、多体会,将从感官获取的大量信息和生活经验像录像带一样,储存在大脑的仓库里,以备今后使用。
为了孩子的智能和情商发育得更好,不能过早地让孩子背上学习的负担,去干他们不感兴趣的事情,剥夺孩子欢乐的童年。
问3
我的孩子已经快3岁了,我想教他认字,他不愿意。人家的孩子已经能背好几首唐诗了、认很多字了,我真着急!张奶奶我的孩子这样下去会不会影响以后的智力发展?
张医师
对于不到3岁的孩子,学习认字有些超前了,除非你的孩子对文字感兴趣,愿意学习认字,你可以作为一种孩子的特殊兴趣进行培养。
从你的描述来看,你的孩子对文字不感兴趣,也不愿意学习,这是很正常的,因为这个阶段孩子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游戏,而他感兴趣的也是游戏。
其实游戏过程能够告诉孩子很多知识,关键是要家长不断地学习,通过和孩子在一起游戏观察孩子,发现他存在的某些问题,了解孩子感兴趣的一些方面,以便更好地引导他,这样教育孩子就有针对性了。
之前说过了0-3早教
今天来谈谈3-12兴趣类
兴趣类应该是教育主赛道里面,品类第二多的板块。
类别第一多的板块,是成人职业教育
主赛道,细分赛道,再细分赛道
光艺术类就有很多类别
舞蹈有街舞,芭蕾,拉丁,模特等等等等
声乐有主持,钢琴,小提琴,架子鼓等等等等
体育有跆拳道,球类,轮滑,游泳等等等等
球类又再细分,篮球足球羽毛球网球等等
美术又分创意,素描,线描,动漫等等等等
科技类分棋类,编程,乐高,科学等等等等
其中文素类还包括书法,作文,阅读
当然书法其实归为艺术类,但我还是习惯叫它文素,也就是文学素养类。
仔细算下来,兴趣类有几十种细分品类
以上,我们统一称为:
素质教育
双减后,素质教育的春天
并没有来
是因为疫情吗?
肯定疫情对机构营运的影响很大,但是疫情早晚有结束的那一天。
所以很多人长期看来,政策貌似偏向素质类。
也确实,各种对艺术,科技的支持新闻轰轰烈烈,铺天盖地,虽然有疫情,但还是要坚守疫情结束那天,一切都会好的。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们从几个点慢慢说
首先要知道你的客群属于哪一类。
ABC三类里面,你做的是哪一类客群。
还有就是你是什么类型的课程?
1,自己创课
2,加盟一个品牌
3,加盟一个课程
这三种情况,适合什么人? 之后会怎样?
第一类自己创课,自己为老师,自己也带班上课,这种类别常见于最小的机构,面积不大,90-180平不等,2-3个教室,学员体量50-150之间。人力成本几乎没有,顶多安排1-2个兼职,房租等行政支出可以忽略不算,一年也就几万块,或者大几万。
这种机构的优点是投入小,成本极低,利润点高,非常稳定,受冲击小,灵活性高,隐秘性强,客户忠诚度稳定,虽然基本靠转介绍招生,但生源稳定,存活时间极长,存活个30年不成问题,这种类型机构,基本上,除非自己不想做了,其他因素导致的死亡可能性在1%以内,核心生存关键点就是一定和邻里搞好关系,毕竟再安静 ,那也是一次好几个甚至十几个孩子,也很闹腾,还有不要做不退费什么的这种作死行为,不举报永远不出事,举报了一般也没啥用,最差顶多换个单元或者换栋楼继续做,对客群是没有影响的。
缺点是:上限太低,有80个左右生源就很难再进新生了,没教室,没老师,家长时间不匹配等等,没有发展前景,创业初期生源增长慢,只吃周边500米内的小区或者学校资源,客户绝大多数为中低端和低端客群。收入一眼能看得到头,有其他同品类竞争者加入,你们的日子都不好过。
这种机构一般是个人创业初期租个三居室住宅做一做,年龄常见为28-35岁之间,年轻人一般不会一开始就做这个,反而是机构里做了几年后的个体老师,自己出来单独做这个,时间自由,不受约束,挣钱还可观。60-80个生源,年费仅仅收2500-3500左右的话,刨除各种成本,一年十万到二十万左右的利润是没问题的,对于一个快30和30多岁的人来说,这难道还不够吗?千万别忘了,这可是下沉市场的价格,地级市,三四线城市,一个人一年有十几万二十几万的利润,挣钱养家轻轻松松。
小富即安,不需要看任何人脸色生存,这种人,在我看来,也是最幸福的教培人。
这情况的品类别多见于书法,美术,棋类文素等等静态类别,毕竟在居民楼里,声乐类动静太大,所以不可能,又限制于场地面积,所以体育舞蹈类也不可能。
双减对这种机构没有影响,影响他们的就是疫情,甚至有些地方连疫情对他们都影响不大。
对于这种机构,那1%的死亡点一般是必然事件导致的。
什么是必然事件: 比如说,做到40多岁时候,老人健康甚至住院陪护这种家庭上的压力,自己的身体健康,毕竟是一个人撑一家机构上课,不能倒下, 不能被其他的事情长期干预导致无法上课。
或者小区准备拆迁那一天就是你的机构死亡那一天。
还有就是随着时间推移,你如果吃边上的学校,那还好说,如果你要是吃周边小区,早晚有一天,你的学生会长大,会成家,当初送这些学生来的家长,已经变老,这些家长还住在这里,但是这些孩子已经在其他地方安家,这些小区的常驻人口老龄化严重,小区内的资源已经无法提供支撑你生存的生源量。
以上,就是必然事件。
对于这一类,增长机会是:
由近到远打造社区店
一个小区一个店,两室一厅,一个老师自己住,最好是兼职,包住宿还有课时费,对一个兼职来说,不香吗? 一个弄成教室,客厅为休息区,就做1-2个品类,作文或者书法,阅读或者作文,书法或者美术,书法或者棋类等等这些组合都可以,生源在30人足够,消课生源在30-40人就可以,消课生源是什么意思? 就是你有10个学生,10个都学美术,但其中还有5个也学书法,那么你的消课生源就是15人。
如果招聘个全职老师,只做一个品类的话,那生源就要增加到40-50人才可以。
我们用小学生的知识来大概计算一下
二三四线房租两居3000-3500每月,一年是36000-40000左右。年费收2980,很便宜。
年费50*2980=149000。每月工资加课时费5000还包住,一年60000。水电物业一年8000。综合成本在11万。暑假要加课,这样课程保持在一年内上完。一个社区店,目标本小区和周边小区,一个店利润在2万左右。最差也是不挣钱或者轻微亏损。
一定要做整合才开第二家,第三家,整合谁?
老师
你前期最大的成本是房租和人力,你不可能一开始做就一下子有50个生源,在0-50人的几个月里,你是完全亏损的,甚至有可能因为没找对地方导致整个社区店烂尾掉这才是你最大的问题,所以,风险要在一开始就做好转移。
房东你整合不了,人家就是要房租,所以你想都别想,不要打房东的主意,房租,你一定要交的,交三个月或者半年就好,这一万多你是必须拿出来的。
整合老师,尽量减少前期人力成本,免费给他租个房,就是你整合的开始,他开始没有学生上课,他要做的就是辅助你做市场和销售这两个环节。
做市场,就是让更多人知道你和知道你是干什么的。
做销售 ,就是让知道你的人愿意在你这里花钱。
这两个环节,就这么简单。
辅助你?因为前期市场和销售都要依托你才能做起来。
这就是为什么由近往远做? 因为你自己做的这家机构,只有你周围附近的人才知道你,所以你的第二家社区店 ,也要在附近小区。
方便往你的第二家店介绍学生,而这时候你的老师,免费住宿已经可以了,开始谈的时候就要告诉他,20个学员之前,他没有固定工资,但是可以免费住,课时费单结。20个人开始,他的底薪变为1800,30个人2500,40个人3000 ,50个人4000,课时费1000,保证他拿到手里5000元还包住。45人以上 ,每多招1人,学费他拿80%,你拿20%,学费分成按月分期付给他,45个人,你已经是微利了,这时候最大风险是这个老师不做了,所以,要拉他入伙,再告诉他,等第三家社区店开起来的时候,这边的学费在付完固定支出后,剩余学费每年都会返给他。课时费照常计算。
你要帮他算笔帐:2980*50-40000-10000=99000,这就是他一年挣得钱,但是钱,前期要自己收着,既然保证了前面的资金安全,年底发又能保证他的稳定。
只做周六日,一个月8000多,他,会很稳定。这样,你的第二家社区店就起来了,生源不需要多,50人足以。
每个社区店 ,都踏踏实实做,最匠心,其他的不需要。
第二家社区店达到30个人的时候,就要起第三家社区店了,还是从近往远,也可以是不同方向发散,具体要看社区或学校的分布和位置。
这样,你的社区店逐渐就形成了一个招牌。
如果有2-3个人跟你合伙打造社区店,当然效率,自己做,会慢一点,这,是我给这类教培人的发展方向。
打品牌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自上而下,这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广告和营销,比如电视广告,视频网广告,铺天盖地打广告,让别人都知道你,再花大钱设计广告语,形成消费认知。
新飞广告做的好,不如新飞冰箱好
送礼就送脑白金。
第二种,是自下而上,社区店就属于这一种,到处都是你的店,每个小区都有一个xx教育,这样,也能形成品牌认知,创出品牌。
蜜雪冰城,就是这样。
然后你就可以放加盟了,用别人的钱继续打造自己的品牌,那时候,能卖的,不是课,而是品牌。
你,懂了吗?
我说的已经。。。。。很直白了,很通俗易懂了。。。。。如果还不懂。。。。就不懂吧。
第二类是加盟课程的机构,这种机构常见于街边门面和写字楼内,学校,幼儿园附近为聚集区,一条长500米的街道两边加起来可能有7家书法,5家舞蹈 3家跆拳道,8家托辅,6家乐器,9家美术。
这些数字,绝不夸张,甚至还有保留。
第一类和第二类,90%以上的教培人属于这两类。
优点是:有自己店面,有装修环境,150-300平米左右,3-5个教室,稳定学员体量为100-200人之间,有稳定的生源来源,投入相对少,需要1-3个全职员工,标配是2老师1前台,有不少是招个兼职前台,自己当老师教课,但一般来说,多见于老师外招,创业者自己做前台兼顾问,财务销售一人扛,没事还带着老师发单页,毕竟,能省则省嘛, 前期投入不大,单课程的加盟费其实很少,也就几千或者一万多。
这样,一个机构很简单就立起来了。
缺点是:没有什么正规管理和制度,上限比较低,生源留存时间不长,竞争太大,边上同品类一做活动再一洗脑转化就容易造成流失,客户忠诚度不稳定,受周边同类挤压,增长很慢,由于市场竞争环境,生源量不会显著增多,相对第一类成本又高,本质上还属于个体经营,创业者商业认知普遍不高,商业韧性又低,导致死亡率最高的就是这种机构,没做一两年就会贴出转让,这类机构,也是招生公司割韭菜割的最狠的一类。
如果创业者不做老师,去外招老师的话,那么老师留存时间相对会短,因为机构太小。
老师单飞几率最高的,就是这类机构,核心老师离职,可能一下子带走一半学员,或者导致大批退费。
所以相对第一类而言,第二类的灵活性不强,扛风险相对低,不过总成本不算很高,能在承受范围内,疫情说停就能停,停个一周两周甚至一个月,扛起来相对轻松一些。
这种机构的发展缓慢,好不容易做到200-300人,算是好的,然后再做个1-2年,投资再开一家,在这之中多学习多思考的,慢慢就做起来了,也有不学习不思考的,一般来说第二家撑不了多久就关门,经营2家店和1家店的逻辑大不一样。
第一家店靠你一个人亲力亲为干起来的这种,不适合做第二家第三家,有钱干什么不行。
第一家店靠你带起来一个3-4人的忠实小团队,这种人适合开第二家,真正做成事业的,靠的都是别人,不是全靠自己,累死你,你一个也搞不定两家店,这不夸张,你要靠第一家店带起来的,培养起来的,忠实可靠的老师去管理第一家,你在第二家再去带新的3-4人小团队,而不是第一家店干起来了,你去干第二家,不明白这个逻辑的,开不了分店,这也就是团队复制,创业初期,团队是靠你复制的,你要做的就是复制团队,定什么制度,怎么招生,什么话术,怎么培训,行政注意什么,老师注意什么,怎么排班,怎么安排试听等等等等。按照上面的逻辑,再加上合伙人制度和员工股权激励,尽量用别人的钱再打造第三家,第四家,然后做本地市场品牌加盟和入股,形成本地资本化运作,再整合其他品类打造本地化教育生态品牌。
慢慢的,再形成本地集团化。
不过,双减+疫情时代,还是先低调,保证自己一家店的存活,因为不是做学科,所以接下来的政策风险不需要过度担心,市场早晚会有复苏的那一天,这个是规律。
不以人的意志为改变的,就是规律,也叫趋势。
这点要记死,遇到趋势的时候,做什么抵抗都是徒劳的。
所以,一定要尊重规律,一定要顺应趋势的变化而改变。
这点,一定要记死。
第三类是品牌加盟机构,芝麻街,番茄田,瑞思英语等等,连锁大品牌,有品牌背书的加持,加上正规化流程操作,这种机构招生快,体量大,一般为400-1000平米,员工10-25人左右,装修完整,配置齐全,教务,顾问,老师,主管,校长,甚至校助,保洁一样不缺,制度流程清晰,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
优点是:体量大,300-800学员不等,品牌认知度高,招生快,价格高,现金流丰富,一家机构的每年的现金流都按千万计算。这种机构一般首选商圈,或者购物中心比如万达,恒大等等,老师很难单飞,因为授课靠的是品牌和流程化,有严谨的培训制度,营销上相对弱化老师,而强化品牌理念。这类机构,一般都是有办学许可的机构。
缺点是:抗风险能力极弱,成本极高,疫情停一个月,想死的心都有,每天成本哗哗的跑,老板手里攥着大几百万或者上千万的学费,这种机构,只要出问题就是大问题,双减和疫情的双拳,多见于这种类型的机构跑路。
还是那句话,跑路,都是赚到钱的跑,体量大的跑,有钱了才跑,因为有钱 ,所以跑了逍遥快活去。
跑路,不会光屁股跑,因为都没钱跑,没有钱,你能跑哪去? 就算你真跑了,你是去逍遥快活去? 还是受苦去? 既然都是受苦,何必还跑,留下借钱退费受苦,至少不会留下一个坏名声? 所以何必要跑? 这就是为什么,体量小的不做,就算借钱,也会退费。
这类机构,暂时只能依靠自己的面积和环境引入其他品类分摊房租,同时进行裁员,合班增加人效,内部引入其他课程再进行拓科增收。
这类机构,没有破局,因为成本太高, 很难等到春暖花开的那一天,死亡率不高不低, 跑路几率大。
对这类品牌机构,我一直没有任何办法。
素质类的还好,像英语纳入学科,真的是没办法破局。
有个英语机构,400人,900多平,收费1年1万1左右,他跟我说手里钱补窟窿了,就剩30多万了,每月成本要12万,还有十几个退费拖着没退,一共7万多退费,招生每月就招个3-4个,还是偷着招的,上面一直让他消课,不许新招了,这个人一直让我拿主意,你说 ,我能怎么办,后来教了他弄课时积分制,2个月时间总算续了190个,不管他怎样千恩万谢,我都知道: 他离死其实不远了。
因为课时积分制度,本质是续费,这190个里面有100多个剩余课时都在4-5个月,钱虽然现在有了,但是后年1月之前这些钱有一大半是房租和工资,现在补了窟窿,明年的窟窿就需要再想办法补,补来补去,早晚一定产生庞氏后果,所以,我也顶多是让他晚点死。
成本太高,每月七八万甚至十几万的扔成本,每年就靠续费喘息。
接又没人接,做倒是能做,但查也查的狠。
办非营利吧,早晚要清零,改做其他品类吧,根本没有效果,家长不买账。
一天到晚做营销活动,结果也是差强人意。
有个风吹草动,就得老老实实,毕竟所在的位置太敏感。
记住一句话,叫:
谁审批 ,谁负责。
我给你签字发的办学许可,我就是审批的那个人,你出问题,我要负责,有事情,我要负责沟通你。
所以对于我来说,请你死都给我踏踏实实的,别给我找事。
这类机构,如果是素质类的,只要能扛过疫情,就没有后顾之忧。
如果的学科类的,尤其是少儿英语,在疫情和成本压力下,政策打压下,很难存活,只能进行风险分流和债务分化。
但最终,也是要死的。
以上,就是3-12岁兴趣类教育。
如果你真是素质类,真的不需要焦虑。
因为政策打压的是学科。
所以,沾学科是重罪。
所以,学科不要沾,你就是安全的。
至于素质类是否需要正规化。
我有篇文章说的很清楚,不再做阐述。
昨天给一个朋友举了个例子:
一个广场上,一群人在赌博,而你和你的朋友在下象棋,哗哗冲过来很多公安,把你们一起围住了,把赌博的抓走了,但是这个过程, 你俩吓得不轻。
做素质类的,就是下象棋的你。
所以,继续下你的象棋,但是不要赌博,不要下个象棋你们还玩钱的。
那么你就没事。
以上,用了小学生能懂的语言讲了3-12岁兴趣类。
最后,要讲讲改变。
你是不是听过一句话:
有了认知就能改变命运?有了认知就能提升维度 ,改变思维方式 ,改变命运。
上面的话听过吗?
有没有抽烟的人不知道抽烟有害健康的?
有没有肥胖的人不知道运动减肥的?
有没有酒驾的人不知道不可以酒驾的?
有没有闯红灯的人不知道红灯是停止的意思?
都知道,也就是他们都有这个认知。
那么,他们的命运随着认知改变了吗?
改变你的,是行动。
认知是很简单的,我告诉你,你就有了认知,你告诉我,我就有了认知,我听了课,就有了认知。看了书 ,就有了认知。
然后呢?我的命运就变了? 我就牛x了?
认知,首要作用是规避风险,你有了这个认知,所以你不会上当受骗,仅此而已,这个是一定的。
但是提升呢?有了认知就不一定足够了。
而是必须要执行这个行动,才能得到你想要的结果,才能提升维度,哪怕没成功,行动了,知道了,才是对的。
想象一个场景:
两个老师来面试你的教学主管
A老师,2-3年教学主管经验。
B老师,只做过8年老师,但自学过管理学。
其他条件不计,你会用哪个当你的教学主管?
一定是A,。
虽然B学过,有认知,但是没有实践行动,但是A有,所以A的维度比B高,因为A执行过管理,所以A有管理的经验,这就是维度的提升,从基层维度提升到了管理维度,但是B就没有,虽然他学过,有认知,能说出来,也知道,但知道和做到是两码事。
我知道怎么当市长,我就能当市长?
当你知道了,你就去摸爬滚打,去实践,才能提升维度,哪怕失败了都无所谓,别没事听这个课,那个课,听的时候都是逻辑通顺,什么都对,做的时候感觉又没有头绪,不知道从哪落地。
有了实践,一定会有认知。
有了认知不去做,白瞎这个认知。
思维模式靠学习你是变不了的,你只有在两个地方才能改变你的思维方式。
第一个地方,就是营销软文里的思维故事。
第二个地方,就是你的阅历经历和实践后的感悟。
认知+行动,说白了就是学习+实践。
学到了认知,知道怎么做了,然后就去做。
就这么简单的道理。
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某些人弄成高大上的理论,然后一茬茬的去割韭菜。
下一篇重点讲讲k12。
今天,就到这吧。
上一篇:中学生英语外面学什么好
下一篇:30岁多学什么学历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