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要学什么舞蹈好
王晓棠、朱亚文、朱一龙共话角色的诞生:演员不是选择一个职业,是选择了一个信仰,一种人生,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每日经济新闻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每经记者:丁舟洋 每经编辑:陈俊杰
“来这一看,都是演员,导演就我一个人。心情是:虎狼环伺,内心忐忑。一个导演在这遑论表演,是危险的一件事。”在近日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金鸡电影论坛?演员论坛”的现场,导演尹力的主旨演讲幽默开场。
这是一场让人凝神静听的论坛。王晓棠、陶玉玲、王馥荔、周野芒、朱亚文、齐溪、朱一龙等年龄跨度半个多世纪的老中青演员们坐在一起谈什么?表演,角色,说起来很抽象,感受起来特具体。
电影是充满工业与科技元素的产物,看一场电影能带给观众超越个人经验的视觉奇观,会感到很快乐、很愉悦,但真正让大家为之动容、流泪,走出影院,仍久久不能释怀的,是什么?还是表演和角色。
“每个演员从选择做演员职业的那天起,没人不希望站在高光之下,鲜花、掌声、红毯一定是伴随着表演的成功而存在,但我们永远在讲,什么是表演?是否当演员就意味着表演?”尹力一连串追问,“你们(演员)的脍炙人口是靠一部部作品,大家记住的是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们可能是共和国的英雄,也可能就是你身边亲近的人。”
音乐家通过音符演奏,画家通过油彩书写,而演员创作运用的材料就是自己。
创作的材料如何塑造?很多时候,就是磨砺。“演员就是磨砺。”尹力回忆起他拍摄电影《铁人》的一幕,演员在零下三十多度的天气下跳进泥浆池里,尹力说出“再来一次”时自己已泪流满面,但浑然不知。“就在那一刻,没有人记得你付出多少苦,出来的就是角色,出来的是艺术形象。演员不是选择一个职业,是选择了一个信仰,选择了一种人生。”
导演尹力做主旨发言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99%的意识都是为了1%的下意识,为了这一刻的‘下意识’。演员要有意识地体验生活,塑造角色时,才能化作经验……
“长话短说,再说招人恨。”尹力表示,“演员需要丰厚的人生体验,这其中包括对苦难的体验,我们现在生活在好时代,没有苦难的直接体验,演员怎么让自己丰厚?读书,多读书。感觉到的东西不能立刻去理解,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深刻的去感觉。”
1980年,演员王馥荔在谢晋执导的电影《天云山传奇》中的表演家喻户晓。在1981年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选中,她获得最佳女主角奖提名。“我很能理解被提名的心情,能获得提名,就是一种肯定,如果没有得到奖,就满门心思把精力放在下一个角色上。”王馥荔在演员论坛现场表示,“演员要在方方面面努力地靠近角色,幕后的功夫下了,质感就不一样。”
头发梳得锃亮、每天喝一杯咖啡,服装的细节、说话的姿态都透露着讲究,周野芒在沪语电影里《爱情神话》把一个上海“时髦爷叔”饰演得惟妙惟肖。
而在金鸡奖演员论坛的圆桌对谈上,周野芒却表示,他虽是上海出生,但却并非本色出演。“做沪语电影,徐峥大力举荐,说我可以试试。地道的上海话我不是那么流畅,但我愿意去试,一个演员表演过程中,不仅要思考人物,还要思考人物所处的环境。”
出生在武汉的朱一龙在拍摄《人生大事》时也有类似的体会。“人物角色来源生活,在武汉生活18年的经历为我提供了太多素材。”朱一龙说,“在演莫三妹的过程中,我脑海里时常浮现小时候见过的人,通过思考模仿他们的行为完成表演。”
至于源于生活又超越生活的情景,要属“莫三妹”把小女孩送走的那一天,他颓丧地躺着,这时接到父亲去世的电话,一时间双重打击……“这一幕怎么演,我太焦虑了。”朱一龙回忆说,“后来我和监制、导演商量,不要填满了,我不需要情绪和情绪之间连接那么多累赘的东西,只需要在那一刻把最真实的感受释放出来。”
“在《长津湖》里,我们把所有的意识和身体都交给了剧组。我们对一场战争的理解是有局限性的,我们要诚实的面对自己的不足,尽力在短时间里弥补不足。”演员朱亚文在论坛上说起参演《长津湖》的情景。
朱亚文印象最深的是在拍摄《长津湖之水门桥》时,当时每天他光是化妆、造型的时间就长达三小时,脸上需要化大面积的灼伤(妆),眼睛里要不断地滴红色眼药水。“大家看着我都说‘亚文辛苦了’,我真心觉得不辛苦,这三小时是帮我一点点走进角色的过程。”朱亚文说,“我们所有演员私底下有强烈共识,我们扮演的是不同角色,捆绑起来塑造的一个——伟大的中国志愿军战士。”
从话剧演员转到电影演员,《奇迹?笨小孩》的演员齐溪分享了她的转变过程。“其实对我来说是有很大难度的,话剧在大舞台上需要很多形体的展示,我11岁就到北京学舞蹈,展示形体是我的优势,但我对面部表现的准确性没有那么强的把握力。尤其当镜头推到大特写,我的脸部表情‘走弯路’容易用力过猛,有幸遇到好导演好的合作演员,帮助我,后来一点点摸到一点门道——首先是理解力,然后才是表演力。”
而这世上也许没有真正的“走弯路”,反过来想,话剧里对理解角色的基本功,又给了齐溪在电影表演中的重要助力。“最早期演话剧,踏踏实实写人物小传,对我是有帮助的。我写‘汪春梅’的生活前传,写她为什么会来深圳,为什么会有现在的遭遇。”冰山之下看不到的努力,才会让齐溪在那一瞬间爆发出“可信”的表演。
论坛最后,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王晓棠做荣誉发言——跑道多变,“人物”依然,她列举了多名令她印象深刻的演员后辈,称赞他们表演逼真,并结合人生经历,分享了自己从影多年来的宝贵经验。
“我喜欢观察和注视同行,不是冷眼相向看世界,是‘热眼相向看同行’。”王晓棠表示,“很多年轻演员可能不知道,有一个叫王晓棠的人在默默关注你们的作品和人品,平时我们没有交集,我的观察不带任何功利心,就是为了提高自己,也是尽自己对中国电影的一份责任。”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王晓棠做荣誉发言
为饰演1963年的影片《野火春风斗古城》,彼时的王晓棠曾写作一万七千多字的表演札记,这种对电影事业永不停息的勤勉精进品质在如今88岁的王晓棠身上依然保有着,她会仔细阅读金鸡奖送到她房间里的所有书本资料,并对文字内容提出自己的想法。“昨天早上七点半参加央视电影频道的“星辰大海”青年演员优选计划,500多个报名者中选出80名候选人,80人中选40人终评,我真是认认真真投票,那是中国电影的未来啊。”王晓棠说。
在11月12日晚第35届金鸡电影奖颁奖典礼得现场,王晓棠和李雪健一同揭晓了大奖“最佳故事片”。现场,两人的声音都已与观众们记忆中大为不同,尤其是李雪健,因多年前患病,他的语言表达已经很困难,但他的谦和敬业依旧。
这些艺术家们对电影的热忱与敬业,感染着每一个电影人和每一位观众。
(文中图片来源均为主办方供图)
每日经济新闻
【文艺人物志】
光明日报记者李笑萌
在洛桑国际芭蕾舞大赛颁奖典礼、雅典奥运会闭幕式、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等国际舞台上,他把中国舞蹈带向世界;在地震灾区、部队军营、生产车间、北方的草原和南方的小镇,他的身影随着舞步出现在祖国各地……“上得了世界一流的舞台,扎得下基层一线的舞台”是他不变的艺术初心。
黄豆豆光明图片
“看天空,日月多明媚,金色的阳光洒满田野,幸福的歌唱传四方……”随着辽远的藏语歌声响起,在扎念琴明朗的节奏中,舞蹈家黄豆豆以传统水袖舞与西藏拉孜堆谐舞互动共舞,同日喀则拉孜县艺术团的演员们一起表演了一支《飞弦踏春》。
见到黄豆豆时,他刚参加完《哈达献给您》西藏自治区援藏主题晚会演出回来不久。从拉萨到那曲,从黄昏到日落,高原雪山的景色变换令黄豆豆难以忘怀,更令他挥之不去的是援藏干部们一张张被高原日光晒得暗红的面庞。“高原环境艰苦,我在很多基层一线援藏干部的眼睛中都看到了涨红的血丝。”天南海北,黄豆豆因为舞蹈走过的地方不断增多。
“一名优秀的舞者,要上得了世界一流的舞台,也扎得下基层一线的舞台。”这是黄豆豆常说的一句话,也是对自己一贯的要求。
近些年,观众不仅在建党百年文艺晚会等大型文艺演出的舞台上看得到黄豆豆的身影,更是常在田野乡间、城市广场的朴素舞台上与黄豆豆不期而遇。对于黄豆豆来说,每一支舞蹈、每一个舞台都为他带来了弥足珍贵的收获。
2008年,黄豆豆跟随中国舞蹈家协会前往汶川地震灾区进行慰问演出。这是黄豆豆生平第一次在连块平地都没有的“舞台”上起舞——没有条件搭舞台,铺块红地毯就是舞台;因为当地还没恢复全面供电,两位当地群艺馆的老师就用笛子和鼓为舞者现场伴奏。黄豆豆记得,当他告知要跳《闪闪的红星》后,催人振奋的前奏即刻响起,大家一同饱含真情实感完成了演出。
也是这一次,原本的一段独舞头一回跳成了“群舞”。
“跳着跳着,就感觉有人在跟着我跑,回头一看,原来是灾区的孩子们在追随着‘潘冬子’手里的红旗!”这一幕深深地刻在黄豆豆的脑海里。没有了台上和台下的空间概念,在平视的交流中舞者与观众融为一体,凝聚起的那股力量直击人心。
“我想那就是对舞蹈所蕴含的鼓舞人心的力量的最生动阐释。”黄豆豆说。从那以后,但凡时间上排得开,黄豆豆就会到各地参加文艺志愿演出。在中国文联成立文艺志愿者协会后,他更是以文艺志愿者的身份,把舞蹈带到田间地头,用翩翩舞姿与最广大的观众会心交流。
“走出剧场,走到观众身边时,你要接受的是来自观众360度的审视观看,这是对一名舞蹈演员基本功是否扎实的真正考验,更是走进生活、重新学习的机会。”这是黄豆豆的真实感受。
有人说他是“把中国舞跳得最阳刚的人”,有人把黄豆豆称作“传统中国舞蹈的代表之一”。任何人都不可否认的是,黄豆豆的舞蹈在刚毅中总是充盈着一股正气。
这或许和他从小就有的军人情怀有关。黄豆豆在舞台上塑造了众多经典的“战士”形象——舞剧《闪闪的红星》中,他是神采奕奕的少年英雄潘冬子;舞蹈《忆张思德》中,他用一条白毛巾演活了为人民服务的平凡英雄张思德;建党百年文艺演出中的情景合唱与舞蹈《战旗美如画》中,他扮演的志愿军战士冒着战火冲上“上甘岭”高地,喊出那句“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直击人心。
如果说战士与舞者之间有什么相通之处,那么吃苦、自律、甘于寂寞都是他们不可或缺的品质。“舞蹈是付出最多、收获最少,掌握最难、失控最快的一门表演艺术。”黄豆豆不止一次这样对人说过。对于先天条件并无优势的他来说,更是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11岁时第三次报考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因为上下身比例不足,黄豆豆又一次被招考老师告知“不是跳舞的料”。第二年,父亲破釜沉舟,亲手为他打了一对铁吊环,固定在家里老式厨房的房梁上,让黄豆豆用双脚倒吊挂在空中。父亲做晚饭的时间,就是他的“特训”时间。三个多月的时间,黄豆豆的腿奇迹般地被拉长了三公分,这成为让他成功考入上海舞蹈学校的“关键三公分”。
1995年央视春晚舞蹈节目《醉鼓》令人们对那个能在直径1.8米的大鼓上完成十几个高台旋子的少年印象深刻,但却少有人知道黄豆豆是如何靠着自己的热爱与汗水,从趴在窗口看别人排练到争取进教室的机会“蹭”排练,再从教室最后一排的“F角”演员变成最前排的A角演员的。
《醉鼓》之后,《秦俑魂》《苏武》《周朝六舞图》《中国功夫》《墨舞》《梁祝》《保卫黄河》《秦始皇》……黄豆豆凭借一个个阳刚洒脱、情意并茂的舞蹈作品成为中国舞蹈界一颗耀眼明星,更是将中国舞蹈带上世界舞台,带领着各种肤色的各国舞者一同跳起中国舞。人们记住了舞台上那个身形轻盈的舞者,但却少有人知道他也曾因为舞蹈遭受重伤,差点无法再次站立。
舞者的舞台生涯或许有限,但对舞蹈的学习与热爱却没有时空限制。每次谈起作品和演出,黄豆豆的声音都仿佛在“跳舞”。从12岁进入上海舞蹈学校算起,黄豆豆已经在专业舞蹈道路上跳了33年,练功、编舞、排练、演出、赶路,这五件事就是他生活的主旋律。对于舞蹈,他身上始终有着一种纯粹感。
今年3月,黄豆豆入选“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能够和来自全国各地、不同艺术门类的文艺工作者一起入选,我感到非常光荣,也感到责任重大。爱国、为民、崇德、尚艺,这刻在中国文联大楼上的8个字,时刻提醒着我们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努力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质兼美的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黄豆豆说。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02日13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黄昏,102岁的克莱默侧躺在沙滩上,微风吹过,她翩然起身,手腕缠绕如花,做出柔弱无骨的动作。
当天上的最后一抹斜阳缓缓离去,克莱默伸出修长的手,想要将那抹光亮揽在怀中。
这个百岁老人,舞姿灵动,被称为“灵魂舞者”。
01
2013年,多年的游子回到家乡,这时的克莱默已经99岁,但她举目无亲,不得不搬进了悉尼的一家养老院
然而,此时的克莱默却开始了她的事业创造高产期。
100岁,是克莱默生命的分水岭。
100岁以前,克莱默不是很出名,100岁以后,她迎来了事业的高峰期,克莱默热情高涨地投入了编舞的行列,在指导青年舞蹈演员表演的同时,她还担任服装设计,舞美设计等角色。
为了庆祝自己年过100岁,克莱默创造了一支舞蹈《早期议会》。
这时的克莱默,下半身已经不适合做剧烈的跑跳动作,但是,上半身依然迸发出了难得的艺术表现力。
她,绕指如花,优雅得无以复加。
“我表达的就是我自己,在舞台上,我永远都是28岁,我永远忘不了,正是舞蹈,让我重拾生活的热爱。”克莱默说起舞蹈,总是十分动情。
编舞Sue Healey说,看到克莱默和30岁的舞者一起表演,你会惊叹她的表现力,那是一种极为反差的对比,她会让大家看到,那一刻,她不再是一个龙钟老妇,她就是角色本身。
然而,这还不是克莱默的全部。
空余时间,克莱默每天都写一篇文章,把自己的对生命、对舞蹈的感悟记录下来。迄今为止,她已经出版了三本小说,一年一本,风靡一时,铁粉无数。
104岁时,克莱默开始随心所欲地学习画画,从印象派,到写实风格,逐一尝试,想到什么画什么,这也形成了她独特的风格。
一年后,澳洲举办了最负盛名的绘画比赛,她竟然夺得了“阿奇博尔德奖”,克莱默是得奖年龄最大的选手,更有意思的是,她的年龄,比奖项的设立还长。
克莱默的经历引起了电影制片人的兴趣,他们建议克莱默拍一部关于她的电影,她欣然同意了,于是,克莱默扛起摄影机,跟年轻人一起拍了起来。
106岁,一部记录克莱默一生的电影《地平线上的女人》,已经收工。
106岁的克莱默从不孤独,每天都有全国各地的舞蹈爱好者、粉丝来养老院看望她,有时,大家会在窗外翩翩起舞,以激励克莱默继续前行,创造一个生命的奇迹。
现在的克莱默,已转到幕后,继续担任舞蹈策划和编舞。
每次上台前,克莱默都会涂上口红,把自己打扮得体,这是她刻在骨子里的优雅。
有人请教克莱默长寿的秘诀,她戏称:“抽烟、喝酒,就是不追老头。”
是的,都是老头追她。
但是克莱默的物质欲望很低,她没有结过婚,也没有孩子,她把一生都献给了舞蹈,她无车无房,正是她对舞蹈的热爱,成就了她的传奇。
02
克莱默生于1914年,悉尼的莫斯曼湾,她的家庭很普通,父亲是一名汽车推销员,母亲是一个家庭妇女,克莱默10岁以前是个爱唱歌的小姑娘,生活还是蛮幸福的。
可是,10岁就像一个分界线,克莱默的父亲不幸染上了酒瘾,经常家暴母亲和孩子们。
为了躲避挨打,母亲不得不带着克莱默和弟弟逃离了那个家,之后,他们就过着东躲西藏的日子,生怕父亲会找来。
这样担惊受怕的日子,带给克莱默的伤害是巨大的,以至于克莱默成年后,不得不看心理医生。
13岁时,母亲带着克莱默偷偷搬到了远离悉尼的库吉镇。
离开父亲的日子没有了收入,母亲不得不外出找工作。
日子在清贫中度过,好在六年后,母亲和父亲离婚了,克莱默的生活才走向正轨,母亲不久也再婚。
母亲再婚后,已经成人的克莱默从母亲家搬了出来,开始了跟别人合租的生活。
为了生活,克莱默干过剧场的引座员,刷过盘子,但是,藏在心中的梦想开始发芽。
克莱默从小就认为唱歌是她的终生梦想,此时她也开始为了梦想而努力。这时,克莱默也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恋爱。
男友是克莱默的心理医生,因为家庭的缘故,克莱默很信任心理医生,在他的开导下,克莱默慢慢走出了原生家庭带来的心理阴影。
但是,还未享受到爱情的甜蜜,男友一听克莱默想去学唱歌,怎么也不同意,由于克莱默坚持梦想,和男友意见相左,他们只能和平分手。
克莱默立志要成为一名歌唱家,于是,她孤身前往悉尼音乐学院学习歌唱。
因为学习需要大量的金钱,克莱默的花费在成倍增加。
为了继续学业,克莱默做过裸模,虽然说出去不好听,但是胜在报酬丰厚。
半工半读的日子总是过得好快,一个偶然的机会,克莱默的命运再次被改变。
一次,母亲带克莱默观看了一场慈善芭蕾舞演出,《蓝色多瑙河》的旋律一出,在音乐的伴奏下,舞者们踩着轻盈的舞步缓缓而出,在灯光的照耀下,他们轻盈的身姿,在舞台上肆意舞动,美轮美奂。
这才是真正的艺术,这一幕,深深地震撼了克莱默。
克莱默热血沸腾:“我灵魂深处的一个声音在说,我属于舞台,跳舞才是我的使命。”
从此,克莱默义无反顾地放弃了音乐,转投舞蹈。
克莱默找到博登维泽芭蕾舞团的团长,请求学习芭蕾舞。
这时的克莱默已经24岁了,她从来没有学习过舞蹈,也没有过硬的基本功,但有着曼妙身材的克莱默,真是一个天生的舞者。
经过了一轮面试,克莱默不可思议地被舞团录取了。
芭蕾舞团给了她三个月的实习期,三个月后,如果克莱默能达到标准,她就可以留在团里。
此后,每天的每天,克莱默都在为一个动作练习很多遍,直到她自己满意为止。
肆意而流的汗水和钻心的疼痛,伴随着克莱默练舞的每时每刻,为了心中的梦想,克莱默咬牙坚持。
三个月后,克莱默如愿留在了团里。
三年后,克莱默已经开始登台演出,做到极致的动作,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感染力,让克莱默的演出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克莱默成了一个优秀的舞者。
克莱默跟着舞蹈团在澳洲进行了10年的巡回演出,后来又辗转世界各地,从巴黎到伦敦,从印度到纽约。
但是,这时的克莱默,只需要照做编舞的动作就可以,她没有自己的创造力。
克莱默厌倦了这种按部就班的生活,她从舞蹈团毅然辞职了,孤身去印度寻找艺术的灵感。
但糟糕的是,印度肮脏的环境不适合克莱默,克莱默又动身前往“浪漫之都”巴黎。
幸运的是,在那里,她不仅找到了艺术的灵感,还找到了感情的归宿。
03
因为童年的阴影,克莱默一直对爱情心存余悸。在40岁之前,克莱默曾谈过两次恋爱,一次,是跟自己的心理医生。
另一次,是克莱默在巴黎巡演期间,遇上了巴黎的一名外交官,他儒雅的外表,渊博的学识,很快让克莱默沉迷其中。
可是,巡演结束,这段感情无疾而终。
因为,他不可能为了她放弃自己的事业,同样,她也不可能放弃自己的舞蹈,做他的附庸,就这样,两人和平分手。
但是,前两次的恋爱时间都太短了,克莱默的生命里没有泛起多少涟漪,但当遇到沙德米时,克莱默的心终于可以停泊。
沙德米是法国的一位动画电影导演,他们在一次聚会中一见钟情,天雷勾动地火,从此谁也离不开谁。
克莱默和沙德米一起寻找艺术灵感,一起为电影画图。沙德米陪着克莱默走过了法国的山山水水,好多名胜古迹下,都留下了两人相依相偎的身影。
这时的克莱默,甚至放下了最心爱的舞蹈,专注于男友的事业,为电影画了好多美图。
但是,意外跟爱情一样,总是不期而遇。
沙德米在一次电影拍摄完毕后,竟然意外中风。
为了照顾心爱之人,克莱默没日没夜地操劳,昔日的舞者变成了一个市井小民 。
克莱默整整照顾了沙德米18年,心爱的舞蹈事业也被搁置。
1987年,沙德米去世,这时的克莱默,已经74岁。
到了古来稀的年龄,换作别人恐怕早就选择安享晚年了,但是克莱默没有。
失去爱人的克莱默,重拾舞蹈事业,她和一位舞蹈老友搬到了美国,开启了事业的第二春。
然而,在这里,克莱默又遇到了爱情。
一天,克莱默正在剧场演出,台上,她曼妙的舞姿,少女般清澈的眼神,沉浸于角色的塑造。
台下的人们惊叹于她的舞技,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时一双火热的眼睛,追随着克莱默的一举一动。
这个人,就是商人比尔。
此后,只要是克莱默的演出,比尔每次都到,他渴望跟心中的女神倾诉钟情。终于有一次,演出结束,比尔找到机会,手捧玫瑰花来到了后台。
尽管比尔比克莱默小6岁,但这丝毫阻挡不了两人的爱恋。
克莱默和比尔一起看太阳升起,一起看夕阳晚照,把生活过成了一首诗,他们一起携手走过了25个春夏秋冬。
2013年9月,比尔去世,这时的克莱默已经99岁。
昔日的两届爱人已经埋入黄土,老友、亲人大多离世,这时的克莱默忽然想结束漂泊,回到家乡悉尼的莫斯曼湾。
她说,我开始怀念生我养我的家乡,鸟儿的歌唱,桉树的气味也在吸引着我。
04
孤身回到家乡的克莱默,在举目无亲中开始奋斗,这反而激发了她体内埋藏已久的创造力。
克莱默接受了悉尼国家戏剧艺术学院的邀请,出演了三部歌舞剧,又参加了各个城市大大小小的舞蹈节。
这个百岁老人,成了澳洲国宝级的舞蹈家。
2021年的11月,刚刚过完107岁生日的克莱默,画着精致的妆容,涂着鲜艳的口红,刻在骨子里的优雅,与生俱来。
她说:“没有人可以阻拦你的潜力,向着梦想进发,努力做就是了,人生有无限可能。”
资料来源:极目新闻《澳大利亚舞者跳到106岁!她禁止用“老”形容她》
作者:明月松间照
编辑:雪青柠
上一篇:windows11硬件要求
下一篇:中学生英语外面学什么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