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幅图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第2篇:
从《燃藜图》到《海棠春睡图》,秦可卿为自己凹了一个人设
一直以来,秦可卿都是个非常有争议性的人物,原著中着墨之多,又留下删减改编的痕迹,给后人留下了无限想象。
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她对全书的故事情节推动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在第五回,作者通过两幅图,给出了线索。
“宁府中花园内梅花盛开”,贾母受邀去赏梅,自然要带上命根子宝玉,谁知宝玉“一时倦怠,欲睡中觉”,于是秦可卿出场了。
这个出场是不是很有意味?她是引领宝玉去睡觉的人。
在这个引领宝玉睡觉的情节里,历来读者都把你们焦点集中在了秦可卿极具情欲色彩的卧房,却忽略了作者的良苦用心。
这个良苦用心,是读懂秦可卿的关键。
首先,作者通过贾母的定评,带给读者一个非常正面的形象。
贾母素知秦氏是个极妥当的人,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见他去安置宝玉,自是安稳。
从贾母的眼里得出一评价,很容易带给我们一种误导,因为在多数读者心中,贾母的形象就是正面的,她看人不会错。
那么,贾母有没有看错秦可卿?接下来作者通过宝玉看到的两幅图,为我们展现了秦可卿的两副面孔。
秦可卿首先把宝玉带到“上房正间”,宝玉看到墙上挂的《燃藜图》,“心中便有些不快。又有一幅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及看了这两句,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
按照我们普通人的思维,困了想睡觉,有个舒适的床就够了,马上躺下大睡一场,宝玉却如此挑剔,上房都不肯睡。
这是为什么呢?要了解原因,我们先要了解一下《燃藜图》。
《燃藜图》的故事源自东晋时期的志怪小说:“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植青藜杖,登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燃,因以见向,说开辟已前。向因受《洪范五行》之文,恐辞说繁广忘之,乃裂裳及绅,以记其言。至曙而去,向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一之精,天帝闻金卯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乃出怀中竹牒,有天文地图之书,'余略授子焉'。至向子歆,从向受其术,向亦不悟此人焉。”
刘向是汉代王孙,儒家学说集大成者,对儒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燃藜图》讲的是刘向勤奋向学的故事,自助者天助,因为勤奋向学,感动了天帝,天帝派太一真给他送来“天文地图之书”,助他学业有成。
这样励志型的故事,我们听到过很多,无非都是用以激励学子努力向学。
前文已有铺垫,宝玉“顽劣异常,极恶读书”,不但自己讨厌读书,还讨厌别人劝他读书。所以,看到这样的劝学图,自然就会条件反射,生出抵触之情。
想想看,如果一个学渣被带到教导主任的办公室睡觉,还能安心睡着吗?
如果我们只读到这里,没有了下文,我们很容易对秦可卿肃然起敬:真是个相夫教子的贤妻,她的老公和孩子一定都是刘向型的学霸吧?他们家的价值观应该就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吧?
这便是作者曹先生惯用的“一击两鸣”法,明写宝玉,暗写可卿,一个情节带出了两个人。
可是,接着往下看,发现画风不对了。
宝玉嫌弃上房,可卿便准备带他去自己的卧房。旁边有些见识的嬷嬷想要阻止:“那里有个叔叔,往侄儿媳妇房里睡觉的理?”
可别小看了这句话,一个底层嬷嬷,都懂得这个道理,足以说明这是当时的普世之理,也是贾府一直遵循的理。作为宁府的长房媳妇,未来是要做当家主母的,应该懂得这个道理,并严格执行才对。
可她是怎么回应的?“嗳哟哟,不怕他恼。他能多大呢,就忌讳这些个!”
这话粗一听,好像有道理,还是个孩子呢,犯不着上纲上线。可是,作为读者的我们,马上就会知道,可卿的这话很快就会被打脸:她眼里的孩子,睡在她的床上做了一场春梦,完成了从男孩到男人的蜕变。
贾母眼里“极妥当”之人,却在男女大妨上毫无原则,这是作者想要我们读到的第一个要点。
作为下人的嬷嬷当然不能制止可卿把侄儿往自己卧房带,于是我们得以跟随宝玉,看到了可卿活色生香的卧房。
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而来,宝玉觉得眼饧骨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宝玉含笑连说:“这里好!”秦氏笑道:“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说着亲自展开了西子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
先有让人“眼饧骨软”的浓香,后来引人沉醉的《海棠春睡图》,再加上那些极具暧昧色彩的寝具,那个劝学贤妻的形象荡然无存。
《海棠春睡图》是风流才子唐伯虎的作品,画的是杨贵妃的睡态。无论是杨贵妃,还是唐伯虎,在民间的口碑都偏向于情色,是享乐主义的代表。
宝玉是享乐主义者,这是作者早就已经明写了的,所以宝玉对这个睡觉的地方非常满意。这是秦可卿的卧房,装扮成这个样子,足以说明她也是享乐主义者。
享乐主义,是儒家所批判的,儒家提倡的是《燃藜图》,这才是符合主流的,全社会都应该勤奋向学,存天理,灭人欲。与之相对的,就是《海棠春睡图》这样的享乐主义,属于奢靡腐化,是摧毁读书人意志的。
所以,史上把杨贵妃列为红颜祸水,把唐伯虎当成教育孩子的反面典型。
这便是可卿的两张,表面上,她是个“温柔和平”、“极妥当”的人,把《燃藜图》挂在外人能看到的地方,外人看到的都是她“安稳”、贤德的一面。实际上,她骨子追求的,是享乐主义,而且是情欲之乐。
也正因为如此,她才成了宝玉梦中交合的对象,从引领宝玉入睡这个短暂的过程,宝玉在潜意识中已经把她当成了同类。
两张面孔,就像刻意为自己建立了一个受欢迎的人设,其实真实的自己是完全不同的样子。贤德、稳妥就是她的人设,也是她的身份需要她拥有这样一个人设。
我们知道,人设总会有崩塌的一天。当人设崩塌的那天到来,生命便走到了尽头。
围绕着秦可卿,还有很多内涵可挖,比如她给王熙凤托梦,比如她的死,比如她盛大的葬礼。
我会随着章节内容逐个分析。
回归文本,紧扣原著,欢迎一起走进红楼、重温经典!
往期回顾:
《红楼梦》|红楼一梦,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多少读者误入歧途
《红楼梦》|好了歌到底是什么歌,为何甄士隐一听就彻悟了?
《红楼梦》 |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透露了哪些重要信息?
《红楼梦》| 谁还记得,那个初进贾府极具教养惹人怜爱的林姑娘?
《红楼梦》 | 从谨小慎微到目无下尘,被捧杀的林妹妹
下一篇:如何使用cad测量图形的周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