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个月的宝宝流鼻涕怎么办(11个月的宝宝流鼻涕怎么办最简单方法)
天冷很多孩子流清鼻涕?中医专家:三个方法一天就好,已收藏,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枫糖妈妈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之前看过一个帖子,问养育几岁的孩子是最累的。作为带过两个娃的母亲,我必须说,无论几岁,孩子生病的时候,父母是最辛苦的。一方面照顾生病的宝宝本身就是一件繁杂的工作,另一方面看着小宝贝发烧难受的样子,也是妈妈们最焦虑的时刻。所以预防生病,特别是预防小感冒变成发烧和连绵不绝的咳嗽,就变成最重要的事情。
老中医都说要治未病,什么是治未病呢?就是在还没有真正生病的时候就干预起来,避免身体的小不舒服变成发烧肺炎这样严重的病症。成年人对自己身体已经非常了解,但小朋友往往不会说,不会感觉。这时候就特别需要养育者更加细心,注意到宝宝什么时候开始有异常反应。比如突然总叫热,总口渴,比平时不容易入睡,突然怕冷等等,这些都有可能是感冒的征兆。在这个时候就干预起来,感冒就不会发展严重。
我家宝宝就是这样,如果突然有两天小家伙总是不睡觉,怎么哄也睡不着,可能要熬到晚上11点,那这个时候就要注意了,八成是要感冒了。如果不采取行动,很快就会发展成发烧或咳嗽不止。就在这个时候用以下几个方法来干预一下,发一身汗,一般一两天也就好了。
别小看这个网红饮料,我有一次去深圳出差,发烧38度,就是在当地的茶餐厅,喝了一杯滚烫的可乐生姜,发了一身汗,竟然第二天就完全好了。宝宝在外感风寒流清鼻涕的时候,来一杯可乐生姜,一般一次,最多连续喝两天也就好了。
做法:
生姜切成细丝,按照一半生姜,一半可乐的比例一起倒进锅里。烧开后再小火炖3到5分钟就可以了。
注意:生姜可乐一定要趁热喝,放凉了没有用。因为有一点辣,适合稍微大一点的小朋友。
宋元时期流行一种刺激病人打喷嚏的方法来治感冒。医生会用一些有辛味的药,比如皂角等研成末撒进鼻孔,刺激人打喷嚏,这种方法流出来的是特别黏的鼻涕。这些鼻涕其实就是肺里的痰。打很多喷嚏,痰出来了,身体出汗,寒邪也随之结了,但这种方法太猛烈了些。给孩子可以用更温和的方式。
做法:
用卫生纸捻成一根细细的条,然后伸到孩子鼻涕在鼻子里面,刺激鼻黏膜让孩子打喷嚏。
紫苏叶泡脚
紫苏叶就是我们在韩国烤肉店配着烤肉一起吃的那种有些泛紫色的叶子。在《药品化义》中有记载,紫苏叶性味辛温,有发表散寒,理气和营的作用,用来治疗风寒,驱除邪气。小宝宝受寒流清鼻涕打喷嚏,又不愿意喝辣辣的姜汁可乐,也可以给他用紫苏叶泡脚。紫苏叶是一种能够使身体温暖起来的药物,更小的宝宝还可以直接在洗澡水里放上紫苏叶汤。
做法:
紫苏叶3克,荆芥3克(五岁以下宝宝酌减),将两种药材放到锅里,倒四杯水,盖上锅盖熬开锅三分钟后闭火焖七八分钟。然后将药汁兑入温水给孩子泡脚,泡一会儿,直到孩子身体微微出汗就可以了。
注意:泡脚之前要吃些东西,身体要有能量才会出汗。
这三个办法在宝宝感冒初期,能起到出乎意料的作用,避免孩子的小风寒演变成严重的疾病。另外,细心观察孩子的情况,也非常重要。
收藏起来,下次发现宝宝有小风寒的时候,就可以拿出来用啦。
来源:广州日报
近日,在广州日报护苗联盟成立仪式暨首届广东媒体培训会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主任崔其亮教授分享了这样一个让人揪心的病例——
一个6个月大的女宝宝在流鼻涕、咳嗽一周后,因为发烧、反复呕吐和抽搐入院。X光片显示孩子的肺部有病变;头颅CT显示脑组织出现多个病灶。
“尽管她最开始可能只是普通感冒,但病情往下走变成肺炎,再进一步引起化脓性脑膜炎、脑出血。”崔其亮说。经过一个多月反复三次入院,用上多种临床上最“高级”的抗生素,孩子抢救过来了。总医疗费用8.6万元,其中光是抗生素费用接近两万元,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遗留下癫痫的后遗症。
肺炎球菌性疾病:
5岁以下儿童重要死因
家长需要了解的是,一些“二类苗”在预防儿童常见疾病上,重要性不可低估,例如上述案例,就是一个肺炎球菌性脑膜炎的病例。特别让人惋惜的是,肺炎球菌性疾病已有相关疫苗预防,可是该案例中的宝宝并没有接种。
崔其亮介绍,肺炎在孩子中发生率相当高,被政府列为需要重点防治的“小儿四病”之一。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首位就是它!
而肺炎球菌是小儿肺炎的重要病原,据2010年数据估算,4岁以下中国儿童新发重症肺炎中,肺炎球菌占比18.3%。除了侵犯呼吸系统外,肺炎球菌还可能引起肺炎、中耳炎、支气管炎、脑膜炎等,严重时可能危害孩子的生命安全,或是如这个病例一样,给孩子留下严重后遗症。肺炎球菌性脑膜炎可引发认知障碍、癫痫、运动障碍等后遗症。
破坏力十足的肺炎球菌,其实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经常会临时定植在人类的鼻咽部。它是条件致病菌,在抵抗力强的成人身上不容易发病,但是对于儿童就容易发病。轻的话在鼻咽部,就是感冒;往附近走走,就是中耳炎、鼻窦炎;加重一点往下走,就是气管炎、肺炎。如果小孩因为细菌多、细菌强、抵抗力不好等,可能会导致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如脑膜炎、菌血症、菌血症性肺炎。
年龄越小,得病的机会越大——美国的数据显示,肺炎球菌性疾病中,有65%都是两岁以下儿童。崔其亮说,“肺炎球菌性疾病虽然临床可以治疗,但由于这种细菌对很多常用抗生素耐药,往往要用很多较贵的抗生素,而且后遗症比较严重,会导致家庭、社会疾病负担加重。更应该做的是预防,避免疾病的发生。”
这种病需“极高度优先”使用疫苗预防
崔其亮指出,预防肺炎的方法包括增强体质,避免被动吸烟,室内通风,积极防治营养不良、贫血及佝偻病等,注意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注意户外活动等。针对某些常见细菌和病毒病原,疫苗预防接种可有效降低小儿肺炎患病率。目前已有的疫苗包括肺炎链球菌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流感病毒疫苗等。
在疫苗可预防的疾病中,肺炎球菌相关疾病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肺炎球菌性疾病列为需“极高度优先”使用疫苗预防的疾病。肺炎球菌疫苗是预防肺炎球菌感染的最有效手段。荷兰回顾2002年~2013年数据发现,应用疫苗接种后,1~9岁儿童每年呼吸道疾病抗生素处方比例减少。美国应用了肺炎疫苗接种后,5岁以下儿童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发病率也大幅下降。他强调,婴幼儿是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的高危群体,一岁以内的孩子因免疫力较弱,更需要防范。
我国免疫规划政策实施已有41年,预防接种对几十年来儿童传染疾病发病率的下降功不可没。然而,围绕疫苗接种的疑问仍然困扰着这一届的父母。
“打疫苗?不是说很多传染病都快没了吗?不打也没事吧~”
“一类苗是必须打的,二类苗是自愿选的,当然是一类苗更重要啊!”
“我知道二类苗也重要,但是不知道怎么选择啊!”
……
“二类苗”没有“一类苗”重要?误解!
目前,广东儿童免疫规划中使用的第一类疫苗,从41年前的“5苗防6病”到现在的“11苗防12病”,一共22剂次,其中6月龄以内接种的就有11剂次。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二类疫苗可供家长们选择。
一类疫苗接种计划:
一类疫苗免费,不少父母都会带小孩按时接种,但是部分家长会认为“是否第二类苗预防的都是不重要的疾病?还有必要接种吗?”
实际上,这又是一个误区。“从防病角度来说,一类苗和二类苗都是同样重要的。”疾控专家表示,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是《条例》上的分类,划分并不是绝对不变的。有些疫苗随着国家疫苗产能的提高可以转变,比如麻腮风疫苗、流脑疫苗、甲肝疫苗过去属于第二类疫苗,扩大免疫规划之后就转为第一类疫苗了。有没有纳入第一类苗,除了考虑预防的疾病重不重要,还要考虑疫苗的生产能力和产能,当然还有其他因素,如疾病负担和成本效益等。
专家表示,第二类疫苗是第一类疫苗的补充,家长可以向医生了解相关信息后,根据身体状况和个人经济状况情况, 酌情选择接种第二类疫苗,给宝宝更多的保护。
哪些二类疫苗必须为宝宝接种呢?育儿专家崔玉涛建议以下8类二类疫苗都应给宝宝接种:
医学指导/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温济英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主任崔其亮教授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伍仞、王婧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王燕
部分资料据丁香医生、妈妈育儿网
注意力不集中
经常鼻塞、流鼻涕、睡觉打鼾
生活中说话很大声
……
出现这些问题并一定是感冒了
有可能是“耳朵生病了”
今天是全国爱耳日,今年爱耳日的主题是“预防听力损伤和耳聋,人人享有健康听力”。2017年,哈尔滨市妇幼保健院对全市10所托幼机构2000名3岁至6岁的小朋友做听力检查,结果显示中耳炎的发病率占6%,平均每个小班就有一人以上患中耳炎,数据比2016年上涨1%。
“我们带着中耳筛查仪和电耳镜来为幼儿园小朋友进行听力检查,结果每个班都能发现患中耳炎的小朋友。我们将检查结果反馈,才引起家长的重视。”哈市妇幼保健院五官科门诊医生王鹏说,检查出中耳炎的小朋友,老师反馈上课时注意力都不太集中,有时要喊几次他们才有反应。
中耳炎分几种——
男孩和女孩中耳炎发病率差不多,多由细菌感染引起,是经常由普通感冒或咽喉感染等上呼吸道感染所引发的疼痛并发症。通常又分为急性与慢性,急性中耳炎如果及时医治可以治愈,但迁延不治,或治疗不规范,会演变成慢性的,若还是化脓性的,到中等程度会听力损失,少部分孩子会持续或反复发病,最终只能接受耳膜置管手术。
哪个年龄段孩子易患病——
儿童急性中耳炎发作第一高峰是6月至11月龄,第二高峰在4岁至5岁。
怎么引起的——
如果孩子发生感冒症状,去医院检查感冒还要查个耳鼻喉科,看看耳朵是否有感染。因为约70%-80%的中耳炎都是由感冒引起的,但并非每次感冒都会诱发中耳炎。
有哪些症状——
中耳炎初期一般都是感冒症状,如果孩子经常鼻塞、流鼻涕、睡觉打鼾,生活中说话很大声,喊他时要叫几声才回应,或经常把电视的音量提高很多,就要去医院检查是否患有中耳炎。
医生建议
孩子感冒时不要用力擤鼻涕,否则会引起鼻咽部压力升高,上呼吸道的细菌容易进入耳朵;如果出现耳朵痛(多见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耳朵闷(多见于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轻微听力障碍,以及耳鸣等不适感,应及时去专科就诊。若出现鼓膜穿孔,要尽早补起来。
1日上午,市儿童医院举办义诊,近百名小朋友前来检查耳朵。医生表示,孩子不会说话不要单纯以为是说话晚,可能是耳朵出了问题。
王女士家的孩子9岁,被诊断为神经性耳聋,让她一时无法接受,“孩子可以听到声音,也会说话,就是有点大舌头”。王女士说。
市儿童医院听力障碍诊疗科主任云中燕说:
孩子不是不会说话,而是听不清。有的孩子四五岁了也不会说话,家长以为是说话晚,检查后发现是重度耳聋,其实孩子一直生活在无声的世界中。因为发现太晚,孩子的智力也比同龄孩子低很多,错过了最佳语言发育期。
家长有哪些误区?
家长发现孩子听到关门声、喷嚏声、咳嗽声会大哭,认为孩子能听见,其实孩子很可能是对其他声音听不见,突然有声音出现在他们的世界,感到惊恐。
孩子最佳语言发育期是3岁以内。一个听力正常的孩子,到3岁时能掌握大约750个单词。
目前,道里区作为全国100个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之一,可为道里区居民补助3000元的检查费用。
如何预防儿童神经性耳聋?
耳聋的预防应从准爸妈开始。神经性耳聋70%是家族遗传造成的,遗传性耳聋中70%是隐性遗传,如果父母都是耳聋基因的携带者,孩子有25%的几率是神经性耳聋。准爸妈在备孕前可通过基因筛查找到是否携带隐形耳聋基因。
魏然 邹原 陈参 新晚报记者 石晶 朱虹 文/摄
下一篇:世上只有 歌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