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行-"是什么-_1
-
综合热点
- 2023-10-05 15:14:16
- 9
摘要:
\"十三行\"是什么?魏阳晖回答:十三行是清朝在广州允许与外国商人贸易洋行的集合。在鸦片战争后,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经济上广州垄...
\"十三行\"是什么?
魏阳晖回答:十三行是清朝在广州允许与外国商人贸易洋行的集合。在鸦片战争后,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经济上广州垄断外洋贸易的优势丧失,政治上外国人可以直接通过总理衙门或由领事直接找巡抚交涉,无须再通过行商“代禀”,逐渐衰落,终于一把大火,烧掉了十三行,行商们也不再辉煌。部分人如潘家、伍家散落香港与外国发展,大部分行商家族都衰落了。影响这方面研究的是梁嘉彬先生的《广东十三行考》,收集这方面资料比较全的是广东十三行档案馆,(
李艳丽回答:十三行
法帖名
晋王献之所书《洛神赋》真迹,至南宋时仅存十三行,共二百五十字。故名。今传本有玉版十三行﹑柳跋十三行两种。参阅元虞集《道园学古录》卷十一。
中国商业历史名词
后现制前系手,己美记克准育。
十三行是鸦片战争前广州港口官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之总称。
行数并不固定。十三行对官府负有承保和交纳外洋税饷﹑规礼,传达政令及管理外洋商务人员等义务;也享有对外贸易特权。1842年《南京条约》订立后,十三行专营对外贸易的特权被取消,乃日趋没落。相传十三行名称起于明代,意义不详。俗亦称"洋行"﹑"洋货行"﹑"外洋行"。 3.清代天津脚夫﹑挑夫等苦工的组织。
我机点其入,路根证装该。
鸦片战争前广州官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也叫公行、洋行、洋货行、外洋行。相传其名起于明代,号为“十三行”,却非固定为13 家。清代严格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规定对外贸易仅限于广州一口,十三行业务十分发达。为了垄断对外贸易,广州16 家洋行于1720 年12 月(康熙五十九年十一月)成立“公行”,但遭到外国商人反对。次年被两广总督废止。1760 年(乾隆二十五年)洋商潘振成等九家向粤海关请求成立公行,该行具有亦官亦商的职能。1770 年公行裁撤,众商皆分行各办。
直到1782年公行制度才最后确立下来。公行对官府负有承保和缴纳外洋船货税饷、规礼、传达官府政令、代递外商公文、管理外洋商船人员等义务,在清政府与外商交涉中起中间人作用。另一方面,它享有对外贸易特权,所有进出口商货都要经它买卖。初为牙行性质,后也自营买卖。自1820 年(嘉庆二十五年)伶丁洋面鸦片及各项商货走私贸易兴起之后,多数行家营业亏损,资金欠缺,负债很多,常有倒歇。《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五口通商,废止十三行独揽中国对外贸易的特权。从此,十三行遂日趋没落。
王苏雨回答:广州十三行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时对外开放的唯一通商口岸,现在在广州还存有遗址啊
金羽彤回答:十三行和十四行一样,是外国诗歌的写作格式
发表评论